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怦然心动,总有一种情感“秒杀”无坚不摧。焦裕禄、杨善洲、孔繁森……当这些令人动容的人物和故事被时光定格,在《旗帜》一书中被一一呈现的时候,一股浩然的正气,让我肃然起敬。
《旗帜》书中收录了焦裕禄等16名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事迹,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宽广的胸怀和爱党爱民、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赤子情怀和高风亮节。
精读《旗帜》之后,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这些如高高飘扬的红旗一样的人物信念坚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永远缅怀;他们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的先进事迹,使我深受启发。
常言道:官有所畏,业有所成。这里的“畏”,我个人觉得有两层意思,一是“敬畏”,二是“畏惧”。只有有了“敬畏”之心,才能“见贤思齐”,改进自身不足,取得更大的进步。只有有了“畏惧”之意,才能“引以为鉴”,严守党纪,真正管住自己。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心里有了这个“怕”字,言行举止特别是在行使从政行为时,才会对人民的安危存有忧患,对历史的评判存有警醒,对法度的规则存有畏惧,对信仰的追求存有担当。唯有如此,才有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才能敢于任事、以正压邪,才能健康发展、成就事业。《旗帜》中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正给予了我“敬、畏”之心。
以杨善洲同志为例,他在职时,家里人一点儿“光”也沾不上,“农转非”转不了,新房盖不起,连一次公车都“蹭”不上。退休回到老家,一把锄头、一顶草帽、一双草鞋,用生命最后的22年时间,在大亮山上带领群众造林致富,最后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这位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给世人带来了震撼与感悟。
杨善洲下乡之所以脚穿茅草鞋、头戴竹叶帽,一身泥巴一身土,是因当地百姓还在“穿草鞋”,不富裕。他认为“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却安逸地坐在大楼里悠闲地办公,你不觉得有愧吗?”只有穿草鞋、戴草帽、深入群众中心里才踏实。百姓则热爱这种穿草鞋、背挎包、下地头的干部,喜欢这种不坐车子、不摇扇子、不端架子的领导。这也印证了“位不在高、勤政则名;官不在大、为民则灵”的箴言。“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一名共产党人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显而易见。百姓称他“草鞋书记”,是对他最高的评价与赞赏。
杨善洲完全有条件不穿“草鞋”,但他却把穿草鞋视为与群众沟通感情、密切联系的媒介,讲求与群众打成一片。道理很简单,你西装革履,坐着好车去农村、入农户、到地头,老百姓能跟你这样的人说实话、道实情吗?群众并非强求领导一起穿草鞋,而是需要领导保持那么一种可贵的“草鞋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草鞋书记”杨善洲带给我们的震撼就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一辈子不以权谋私,一辈子带领群众致富,一辈子无私奉献。带给我们的感悟就是:群众爱“草鞋书记”,更爱一辈子为群众谋利益的共产党人。
时至今日,除了偏远农村,农民穿草鞋的也不是很多了。现在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了,穿不穿草鞋不打紧,关键在于有没有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会不会与群众同甘共苦,是不是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心头。杨善洲不只脚上穿着草鞋,更重要的是心里装着百姓、装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穿草鞋不是摆样子作秀,也不是所谓政治噱头。学习“草鞋书记”的“草鞋精神”,为的是牢记宗旨、服务群众,让更多的老百姓不再穿“草鞋”,能够过上文明富裕的好日子。
“当官不是永久的职业,永久的职业是好好地为老百姓。”脚上穿着“草鞋”,心中装着百姓,一辈子为群众谋利益,杨善洲,他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表率,这样的领导干部肯定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为老百姓所拥戴的人。
民生大过天,民意重于地,要做人民的干部,绝不能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多扫扫身上的“官气”,多沾点“土气”。我们经常讲“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老百姓最爱听的。可是,他们看重的,不仅是你怎么宣示,而且是你怎么践行。为官一定要践行“三严三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赢得老百姓的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培根说过: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今天的道德勇气和道德践行,更呼唤道德生态的涵养。在今天,坚定共产党干部的价值坐标,推进共产党员“精神成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也只有让“最美”的人不再独行,才能健康发展、实现梦想,成就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