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信息 >> 正文
 
 
关于鞍山老工业基地边缘化问题的研究

鞍山曾被喻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鞍山作为“钢都”的名字曾响彻神州大地。然而,随着市场经济转型升级,鞍山经济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伴随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而饱经风霜的东北老工业城市鞍山已不再有昔日的辉煌,老工业基地也成为经济发展滞缓的代名词,原有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曾以钢铁产业为主的重工业经济引以为豪的老工业基地,如今已显得步履蹒跚。

一、危机浮现

在中国长三角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9+2)、环渤海湾经济圈三大经济发展区域中,只有环渤海湾经济圈包含辽宁的部分城市,但不包含鞍山。在成渝经济区、首都经济圈、粤港澳自贸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沈阳经济圈等新兴经济发展区域中,鞍山虽然融入沈阳经济圈范围,但目前沈阳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布局和推进却非常缓慢,尚未驶入高速发展轨道。从战略意义上讲,鞍山已经在全国的整体经济战略中初现被边缘化的趋势;还有很多因素,也使鞍山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被边缘化的态势。

1.重点产品逐渐退出国家战略性工程,老工业基地光环不在。鞍山是一座工业城市,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主导产业以矿山开采、钢铁加工、装备制造等重工业为主。上个世纪,鞍山很多优势产品都是全国领先、东北领先的,像红旗拖拉机、红旗推土机、梅花自行车、斯波兹曼自行车、鞍山客车、白鸽钟表等等,如今均已难觅踪迹;鞍山的一些老牌大型国有企业曾经是鞍山工业的荣耀、是辽宁工业的里程碑、是中国工业的功臣,像合成、一工、广播器材、电子陶瓷等等,如今却已成为记忆中的影子。曾几何时,鞍山工业是“共和国装备部”的一份子,是“辽老大”的顶梁柱,而今天国家的重点战略性工程中却已很难找到鞍山制造的位置。曾经活跃在国家重点工程中的鞍山产品正逐渐退出了国家级战略性核心区域,在三峡工程、西电东送中还有鞍山产品的参与,鞍山制造的轮机还用在三峡水闸上,鞍山铁塔厂制造的架电铁塔遍布于全国各地,但在近两年的国家重点战略工程中,像高铁建设、嫦娥探月、大飞机研制、跨海隧道等都不再有鞍山产品的身影;在“十二五”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产业中,鞍山也未能挤入其中,就连让鞍山人引以为傲的重工业装备制造也未能突进航空航天的高端领域,面对国家重点战略性工程这块“大蛋糕”,鞍山也只能望洋兴叹、垂涎三尺了。

主要还是鞍山的产品转型没有跟上国家战略前进的步伐,鞍山的重点产品,还停留在重工业产品的粗加工、初加工上,还注重于服务重工业、应用重工业,鞍山的重点产业也是一样,追求成套设备、大型机械、产业集群,讲究大手笔。而真正服务于百姓日常生活的产品、产业几乎没有。鞍山的钢板产量居全国第一,由于受产品定位和品质的限制,我们的钢板可以生产汽车外壳、集装箱,但是不能生产锅碗瓢盆,可以应用于轮船、航母,但是不能应用于家用电器。鞍山有西柳成装、南台箱包,但做衣服、箱包用的钮扣、拉链,甚至针、线都要外购,用于包装的吊牌、价签也都是外购的;我们生产的LED电子显示屏,所用的基本电子原件全部外购;鞍山有全国最先进的金融设备产品,但其注塑外壳全部要在外地生产,就连知名的深山秀罐头所用的玻璃包装瓶都不是鞍山自己生产的。这些东西不是鞍山不能生产,而是不屑于生产,就算我们想生产,由于粗放式的生产管理模式,成本控制不到位,产品也没有市场竞争力。

2.城市综合实力在比较中逐渐趋弱,被边缘化趋势显现。城市综合实力即表现为城市在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的现实状况,也反映出城市未来发展的能力和态势。在“十一五”开局(2006年)鞍山的综合实力排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34位,到“十二五”开局(2011年)鞍山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下降至第50位,而从2013年的各项指标情况看,鞍山的综合实力排名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从2011年到2013年三年间,鞍山经济发展领域主要指标中GDP增速分别为11.0%、9.6%、8.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30.2%、23.5%、13.2%,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分别为21.9%、15.6%、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为15.0%、13.2%、2.1%,税收收入增速分别为8.4%、6.1%、4.6%,货运总量增速分别为18.2%、15.9%、8.9%;社会发展领域主要指标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为15.6%、13.6%、10.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分别为12.0%、13.2%、12.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7.0%、16.3%、13.7%。以上指标增速均呈下滑态势,个别指标的下降幅度较大,说明鞍山经济虽处于发展状态,但发展速度受到制约,已不如以往。

图1:2011年至2013年鞍山城市综合实力指标增速变化情况

http://www.www.appleinthecase.com/jjxsbg/2010/tjfx-61_clip_image002.gif

3.资源型城市势必会因资源的枯竭和萎缩而逐渐被边缘化。鞍山是一座依托资源兴起的城市,因资源而立、因资源而兴,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之一。鞍山最明显、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资源优势,拥有全国最丰富的铁矿石、菱镁矿、滑石矿、玉石矿,但这些矿产都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量的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屡受威胁,同时不可再生资源所隐约表现出的枯竭和萎缩趋势,在不远的将来势必会动摇鞍山的资源城市地位,资源优势一旦丧失,鞍山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

鞍山铁矿资源保有量大、分布集中、易于开采,但品质不高。鞍山铁矿保有资源总量75.8亿吨,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消耗,铁矿石资源已经越来越紧张,按目前每年开采近5千万吨计算,只能再开采40年,如果加上无序开采,可能用不上30年鞍山的铁矿资源将面临枯竭危机。鞍山菱镁矿储量居世界之首,鞍山的菱镁矿规模大、质量优、品位高、开采条件好。鞍山镁砂保有储量达36.9亿吨,占全国的78.1%,占世界的25%;滑石矿储量7126万吨,占全国的21%。目前每年开采镁砂1千万吨、滑石40万吨。但是鞍山镁制品的加工技术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镁合金、玻镁板等附加值高的镁制品鞍山还不能生产,而国内其它地区已经研发成功,并正式生产使用。鞍山的镁耐火虽然抢占了90%的国内市场,但依靠低价竞争所占领的市场份额会被更低价的恶性竞争抢夺,同时浪费了有价值的市场,造成了镁矿价值不能被市场真实反映。鞍山玉石矿主要分布在岫岩境内,岫岩素有“玉石之乡”之称。岫玉以其质地细腻、品质纯净、色彩艳丽、储量大而著名,已探明储量20余万吨,是国内最大的玉石产地。由于前些年的大量采掘,一度使岫玉的市场价格与玉石的品质不成正比,近年通过对开采规模的控制,将年开采量控制在700吨左右,已经使岫玉价格回归市场本位,使得岫玉的收藏价值大大提升。

据统计,2013年鞍山采矿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1%,税收占全口径税收的12%;钢铁产业集群和矿产品产业集群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3.1%、占全市GDP的21.2%,如果加上对依托资源的其它相关产业(玉石贸易等)综合计算,由资源所衍生的增加值将占到全市GDP总量的一半以上。

4.支柱企业陆续被超越,鞍山的重点工业城市地位开始动摇。鞍山是一座因一个企业而闻名的城市,因鞍钢而立,因鞍钢而兴,有鞍钢的存在,才有鞍山的今天。鞍钢是一家特大型国有企业,是鞍山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鞍山整体经济发展的支柱,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还应该是。2013年鞍钢的工业总产值实现620.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8.4%;工业增加值完成210.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20%;实现利润总额11.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7.1%;其上缴增值税32.4亿元,占全市工业的44.6%。但是从鞍钢近几年的发展状况看,似乎也遇到了一些阻滞,这些问题既有来自体制、机制的阻碍,也有来自理念、观念的拖累。

建国初期,鞍钢在一片“只能种高粱”的废墟上得到重生,作为全国钢铁行业龙头,向全国输送大量人才、技术、标准、设备,支援各大钢厂建设。而今与共和国同龄的鞍钢,在经过一系列并购、重组后,跻身世界500强企业,勉强撑起钢铁行业的东北角,但近两年鞍钢的排名日益下滑,在世界500强企业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462位跌至2013年的第492位,险些跌出前500名。在全国百强企业排名中,曾经辉煌的鞍钢排在全国前十强企业,而今从2012年的第44位跌至2013年的第62位,已被宝钢、武钢、河北钢厂等赶超,昔日的辉煌已逐渐暗淡,不仅失守了钢铁老大的位置,后面的追兵也将很快赶上,太原钢铁、山东钢铁、马鞍山钢铁都虎视眈眈,年营业收入相差已不到6%。鞍钢一家企业显现的衰退,不仅使得鞍山的钢铁产业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亏损企业数量增加,亏损额增大,而且连带着其下游产业也显现颓势,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速度也不及其它产业,均未达到全市工业经济增速的平均水平。

西洋集团也曾是鞍山人的骄傲,但伴着西洋复合肥在人们视线中的消失,随之而来的还有西洋钢铁的衰落、西洋耐火的业绩下滑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后,西洋集团已显出“夕阳”之态。

二、追根溯源

纵观鞍山工业经济的发展史,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到步入市场经济的彷徨,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迷茫,到转型升级的迫切,鞍山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代表,为中国工业化进程做出了贡献,同时也留下了累累伤痕,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老化、观念落后,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发展后劲不足,转型阻力提升,加之改革形成的“虹吸效应”,把资金、技术、人才都吸引到发达地区,对鞍山的经济发展更是雪上加霜,使得鞍山老工业基地不断走向全国工业的边缘。

1.国有企业转制是鞍山工业经济拐点,发展质量出现下滑。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鞍山工业一直以鞍钢为龙头,引领全国工业“白手起家”开始创业式发展,在“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思路指导下,鞍山钢铁重工业基地的地位得以确立。同时鞍山得益于计划经济,相继创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轻工企业,如纺织、印染、钟表、自行车、塑料制品等,使得轻工业也得到配套式发展。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所有制改革,鞍山工业经济步入转型的快车道,全市近90%的国有企业实现改制,非公有制企业纷纷涌现,与此同时带来的还有大量的失业下岗职工,考验全市的再就业承载力。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438.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72.4%,比上年增长13.9%,高于公有制企业总产值增速9.3个百分点,已经成为鞍山工业的中流砥柱。但是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全市“三资”企业发展滞缓,2008年至2013年间,“三资”规上工业总产值累计为713.2亿元,年平均增速为11.4%,低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加之私有企业受家族式管理、规模扩张缓慢、发展潜力不足、企业文化缺失、产业链不完善等方面的制约,使得鞍山工业近几年未能跟上全国工业大发展、快发展步伐。

在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也呈逐年降低态势,从计划经济时代的70%以上,到2008年的55.1%,再到2013年的53.1%,鞍山工业经济进入转型后的再发展时期。

图1:历年鞍山市三产结构占比情况

http://www.www.appleinthecase.com/jjxsbg/2010/tjfx-61_clip_image004.gif

2.鞍山工业自身发展裹足不前,未能适应大环境的变化。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重,政府在软环境服务意识和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等方面还没有突破传统,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阴影下,发展视野不够开扩,对外部信息的获取渠道不畅通,对新鲜事物的态度第一反应是不接受,在勉强接受后又很难认同,终于认识到新鲜事物的优越性的时候已经来不急了,这一事物或是状态已经成为过去时,没有发展和投入的价值。而鞍山的企业大多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也还保持着长久以来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缺乏现代管理经验,创新意识、变革意识不强,分配机制、用人机制不够灵活,不能合理、有效地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管理中,企业原生的创新动力不足,对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意识淡泊,研制开发新产品的投入风险大,企业对新产品和新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很少有规避风险的意识。企业不能满足产品快速升级换代的需要,不能适应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速度,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后,使得鞍山工业停留在曾经的光环里,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

3.改革形成的虹吸效应,成为鞍山经济发展之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倾斜,使得长三角、珠三角、首都经济圈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政策的高地,形成虹吸效应,一度将资金、技术、人才统统吸走,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形成“真空地带”。鞍山地处辽宁腹地,北有省会城市沈阳,南有北方明珠大连,这两个城市既是政策高地、又是政治高地,对资源的吸附能力更高,加之现代人的“大城市梦想”为鞍山经济发展造成困顿。

然而,同样区位的昆山,就从上海、苏州的夹缝中找到了小城镇发展的独特之路,成就了“昆山模式”;同样区位的东莞,就从广州和深圳之间开辟了外源驱动、招商引资的一条新路,成就了“东莞模式”。不论昆山还是东莞,在找到正确的经济模式发展之前,其经济基础都没有鞍山扎实,经济实力都没有鞍山雄厚,自然资源更是远不及鞍山,但是就是因为鞍山还有没有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特有模式,没有设计好、规划好鞍山发展的路径,今天的鞍山发展速度比不过昆山,经济实力比不过东莞。鞍山若想在沈阳、大连之间成为经济隆起带,就必须要有特殊的政策突破和思维突破,才能走出一条不同以往的新路来。

三、重返舞台

从产品看,我们有发展潜力巨大的产品,也有引领行业市场的龙头产品;从企业看,我们有国有超大型企业,也有民营上市公司;从产业看,我们有战略新兴产业,也有高新技术产业,但是目前,好的产品还停留单一企业里,好的企业还处在单打独斗的态势,好的产业如果不加强扶持,完善其产业链条,引导其提档升级,势必也会逐渐走向下坡路。如何使鞍山能够重新在全国工业经济发展中站上重要位置,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思维、更新观念,通过体制改革、经济转型来破解制度性难题,确立鞍山重工业地位的同时,培育附加值高、回报率高的新兴产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掌握市场中的更多主动权,积极创造鞍山优势,才能打造出既符合老工业基地特点,又能够实现经济腾飞的新鞍山。

1.编制三个战略性规划。一是产品规划。要充分了解市场、了解需求、了解竞争对手、了解外在机会与风险以及市场和技术发展态势,根据鞍山工业实际情况,确定今后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制定符合现阶段鞍山特征的产品远景目标,同时需要明确实施该远景目标的战略、战术的过程,使鞍山的产品类别结构合理,定位准确、生命周期更长、延伸性更强。二是技术规划。在技术层面,促进企业自主研发的同时,要积极设计先进技术、装备、专利、人才等要素的引入机制,合理规划技术应用的发展蓝图,制定中长期技术发展的战略性方案,通过可操作的、具体化的技术引进措施,保证生产要素的稳定性和科技的领先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市场规划。正确选择消费市场,正确选择竞争对手,有可能的前提下将产品放在更高的平台,只有市场定位越高,产品的更新才越快,产品的竞争力才越强。放眼国际的产品对于国内或地区来说就可以形成垄断,只盯着区域的产品永远也无法打入国际市场。我们要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对鞍山产品的市场进行系统、科学的创造构思、谋划和设计,准确定位,以达到最佳效果。

2.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是培育零资源型产业。中国“银都”湖南永兴,是没有银矿的“银都”,但其白银产量占全国的1/4以上。“羊绒之都”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鄂尔多斯,而是一只山羊也不养的河北清河,其精梳山羊绒产销量一直占到全国总量的70%、世界的40%,因而获得了“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的美誉。这些产业都属于“零资源”的,不但没给当地带来任何环境破坏,通过买、卖形成自己的产业品牌。二是资源型产业要力争实现垄断。我们的镁砂、滑石,甚至是铁矿,我们都可以研究向垄断型产业发展,虽然“垄断”一词在经济界品评褒贬不一,但毋庸置疑的是,垄断的产品会有更高的获利空间,垄断的产业会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对于临近地区我们可以采用资源整合的办法,对于外部企业可以采取合作共赢的措施,在市场谈判中有自己的话语权,实现产品的自主定价权。

3.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量。一是借助开发园区平台,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为鞍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招商引资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万能钥匙,但是招商引资也要讲求产业布局,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要择优引入与我市产业布局相匹配的、高效的、优质的企业和项目,坚决不能单纯以引资为目的,承接经济发达地区梯次转移所淘汰下来的产业,有些已经朝阳不再的产业我们还来当作新兴产业来扶持,有些高耗能、重污染的产业我们还在引进,这些不仅会使鞍山更加被国家的重点战略产业所淘汰,更会为鞍山未来的发展埋下祸根。二是有效吸引外资,填充鞍山不足。我们要抓住国家鼓励外商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投资的政策优势,将引进外资重点放在研发、设计环节,投资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提高外商投资的质量和水平,使外资成为鞍山经济的新增量。

4.实施品牌、专利战略。一是已经形成规模的轻工业还要继续扶持发展。目前海城的西柳服装市场、南台箱包市场已经相对较为成熟,虽然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其市场占有还相对较为稳定,我们可以通过更有力的政策扶持,加大对企业的服务投入,将两个市场做大做强,打响鞍山服装、箱包加工品牌。二是农产品深加工业还要强化品牌意识。继续发挥台安、岫岩两县的农产品深加工优势,鼓励企业强化品牌意识,树名牌、创品牌,将台安的鸭鹅、岫岩的蘑菇等分散型农产品加工集中宣传,形成集约效应,像曾经的南台鸡蛋一样,成为地区特色产品。三是开发园区明晰产业定位,形成各自的特点,实现错位发展,而不是恶性竞争。开发园区在引企方向上,可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引入一些纳米材料、生物技术、新涂层材料、光学纤维、高分子材料、超导元素等产品生产研究企业;也可以向居民日常生活相关产业靠拢,引入一些新能源汽车、新一代通信设备、云管理系统、物联网系统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以填补鞍山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空白。

5.融入区域合作,参与区域发展战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走区域整合的道路在当今中国已是大势所趋,鞍山要积极融入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两大区域战略之中,通过共同构建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加强分工协作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借助鞍山区位优势,发挥连接沈大的交通中转作用,共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性,缩短沈大的连接半径,借助大连和营口的海港以及沈阳的空港,为鞍山产品输出开辟快速通道。探索与沈阳、大连发展“飞地经济”,承接沈大产业转移,做好沈大的经济发展配套,共筑沈阳经济圈和沿海经济带的著名品牌,增强区域的整体影响力、竞争力。产业发展上,走自然资源集约化开发之路,不仅要依托现有园区扩大开放,加强招商引资,谋求集聚效应,还要进一步改进开放方式,探索“地产项目+合作产业”的发展模式,发挥鞍山熟练产业工人储备量大、技术过硬的优势,做好技术人才的交流,积极在交通、金融、人才、教育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附件
相关文档
辽宁省鞍山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