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信息 >> 正文
 
 
2013年全市县域经济稳步发展

2013年,全市不断加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力度,深入实施县域经济新一轮“三年倍增”计划,使得县域的经济总量持续增加,财力增强,县域产业各具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加速集聚,工业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

一、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2013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县域经济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型工业化为引擎,以新型城镇化为支撑,坚定不移地把推进“三化同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总路径,激发活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经济总量增加。2013年,全市县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71.2亿元,比2012年增加109.5亿元,增长9.2%。

2.财力增强。2013年,全市县域完成公共财政收入67.1亿元,比2012年增加10.6亿元,增长18.7%。

(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1.“一县一业”迅猛发展,主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海城市“双业”并举,在发展优质大蒜种植的基础上,还研发了大蒜果脯,出口国外。同时继续扩大南果梨栽植面积,已发展成为具有本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2013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5.2亿元,同比增长5.0%。台安县积极发展鸭鹅产业,鸭鹅饲养量和年加工能力达到2.0亿只,成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2013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7.1亿元,同比增长7.0%。岫岩县大力发展食用菌,食用菌接种量达到6亿袋,产量恢复到60万吨,继续保持“全国蘑菇生产第一县”。2013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9.7亿元,同比增长3.0%。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1)2013年,全市新建水稻育秧大棚1200栋,水稻插秧56万亩,机插秧率达到89%,基本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2)“三品”认证累计达394个。海城市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加入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督,全年开展例行性抽检农产品9500个样品,合格率达98%,全市未发生一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3)县域中的三个农高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7亿元,共有18个新项目入园。(4)加大农业产业投入力度。全市县域共实施农业重点项目329个,投资额283.5亿元;实施10亿元以上农业重大项目9个,投资额147.4亿元。(5)农民组织化水平逐渐提升。全市依法登记的专业合作社达到2005个,成员达到11余万人;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35个;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达到5.36万户;全年完成农民技术培训、农民职业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共达15万人次,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县域工业产业集群规模壮大。

1.规上企业单位数量增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2013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由2012年的893个增加到2013年的937个,企业个数增加了44个,其中:海城市增加了19个,台安县增加了22,岫岩县增加了3个。全市县域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51.5亿元,比2012年增长9.2%。

2.产业集群竞相发展,县域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海城菱镁产业集群新增项目56个,集群企业已达到174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0.4亿元,比2012年17.2%。台安县彩涂板及深加工产业集群项目达到21个,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9.6亿元,比2012年增长20.5%。岫岩县玉石深加工产业集群新增项目9个,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8.4亿元,比2012年增长16.3%。

3.园区规模在扩大。2013年,县域中6个重点工业园区新增基础建设资金8.97亿元。新增入园项目8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6个。

(三)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发展。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全市多年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最鲜明的特征。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就是各县域服务业的加速集聚。2013年重点推进了海城西柳服装城服务业集聚区、台安(八角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岫岩玉都新城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并且正全力打造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集聚区的建立,在引导居民消费,带动出口,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13年,海城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7亿元,比2012年增长15.3%。出口总额达49332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14.5%;台安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1亿元,比2012年增长13.9%。出口总额达4476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39.1%;岫岩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1亿元,比2012年增长12.1%。出口总额达5303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32.6%。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国内政策环境及我市经济走势看,都为县域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县域经济潜力巨大,目前发展形势总体看好。但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以个体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生产分散单一、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直接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的发展。

2.农业产业链条短。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和产业链条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精深加工和流通市场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市场竞争力、影响力不强。

3.土地瓶颈问题仍然突出。园区建设、项目实施需要土地支持。然而对园区规划,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操之过急,往往出现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的不规范使用土地的问题。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及建议

壮大县域经济意义重大。为了能使县域经济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思路清晰,完善措施,解决问题,保证县域经济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1.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

围绕“一县一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开展“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培优扶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提档升级,实现由数量扩张向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的方向转变,实现由注重生产联合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实现由单一要素合作向劳动、技术、资金、土地等多要素合作方向转变。大力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及股份制经营,实现农民向股民转变、土地资产向土地资本转变,土地租金、股本分红、打工收益、政策补贴的四项统一,全面促进农民增收。

2.推进产学研合作,延长产业链条。

由政府牵头,涉农的主管部门与省、市农科院(所)组建科技共建工作平台,重点抓好南果梨提质增效、鸭鹅品种更新、食用菌品种研发、高端果菜品种繁育、绿色果菜标准化生产、柞蚕生态栽培等共建合作项目。利用好海城农高区与沈阳农业大学建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项目协作,建立产学研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应用沈阳农业大学的先进科学技术,力争在工厂化育苗、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有更大的贡献。

3.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为园区建设、项目实施提供发展空间。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积极服务园区开发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在对重点建设项目和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建设用地应优先考虑,及时组织建设用地报件上报审批。充分利用未利用地资源,解决用地指标不足和占补平衡问题。加快腾迁净地,出让“批而未供”的土地,全面清理“供而未用”的土地,解决企业落地而没有土地手续问题,化解土地瓶颈。

4.依据县域特色谋求发展与壮大。一是推进农高区产业项目。产业项目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牵动和主导。海城农高区重点推进三星生态农业工厂化育苗,以建设国际一流的种子加工中心和亚洲最大的蔬菜种苗繁育基地为目标;台安农高区重点推进嘉鲜农业淡水鱼深加工、九股河畜禽加工、福建安井速冻食品、鑫华科技红树莓加工等项目;岫岩农高区重点推进福建同发、大连槿宁食用菌加工项目。二是壮大园区建设。各县域在发展特色园区、特色产业基础上,本着科学布局、突出特色、优中选优、壮大产业集群,实行利税分成等机制,吸纳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和企业入园,共享优势资源。

 

 

 

附件
相关文档
辽宁省鞍山市统计局